传染病医院检测

  1.  
  2.  
  3.  
  •  
  •  
  •  
  •  

传染病医院的检测项目是疾病诊断和防控的核心环节,通过科学精准的检测,明确病原体、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并阻断传播。其核心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病原体直接检测:

    • 显微镜检查: 快速简便,常用于观察痰液、脑脊液、粪便、血液涂片中的寄生虫(如疟原虫、阿米巴)、细菌(如抗酸杆菌)、真菌等形态特征。
    • 病原体培养与鉴定:
      • 细菌培养: 采集血液、痰液、尿液、脓液、脑脊液等样本,在特定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分离致病菌,并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试验),这是确诊细菌感染和指导抗生素应用的“金标准”之一。
      • 真菌培养: 用于深部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霉菌)的诊断。
      • 病毒培养: 虽然技术要求高、耗时长,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新发病毒鉴定)仍有价值。
    • 抗原检测: 检测样本(如鼻咽拭子、尿液、粪便、血清)中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成分。常用方法包括快速抗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优点在于快速(十几分钟到数小时),常用于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痢疾杆菌、隐球菌等的快速筛查。
    • 核酸检测:
      • 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其衍生技术: 检测病原体特异性的DNA或RNA片段,是目前最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之一。广泛用于病毒(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百日咳杆菌等)、支原体、衣原体等的诊断、定量(病毒载量监测)和分型。具有高灵敏度、快速(通常数小时)的特点。
      • 基因测序: 用于病原体全基因组或特定基因测序,在疑难感染、新发突发传染病溯源、耐药基因检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血清学/免疫学检测(抗体检测):

    • 检测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抗体通常在感染一段时间后(窗口期)才可检出,主要用于回顾性诊断、现症感染的辅助诊断(需结合IgM和IgG动态变化)、免疫状态评估及流行病学调查。
    • IgM抗体: 通常在感染早期出现,提示近期感染或急性期感染。
    • IgG抗体: 出现较晚,可持续较长时间甚至终身,提示既往感染或免疫接种成功(如麻疹、风疹、水痘),或慢性感染(如乙肝、丙肝)。
    • 常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免疫荧光试验、凝集试验等。
    • 应用举例: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甲肝、乙肝、丙肝、戊肝)、艾滋病抗体筛查与确证、梅毒螺旋体抗体、TORCH感染、布鲁氏菌病、肥达外斐试验(伤寒副伤寒)等。
  3. 耐药性检测:

    • 主要用于细菌、真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等。通过药敏试验确定病原体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精准选择有效药物提供依据,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至关重要。
    • 方法: 纸片扩散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浓度梯度法、自动化仪器法等。对于结核分枝杆菌,还有专门的结核药敏试验方法。
    • 分子耐药基因检测: 通过PCR等技术直接检测样本或培养物中的耐药基因突变(如结核分枝杆菌的利福平、异烟肼耐药基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ecA基因等),速度通常快于传统药敏试验。
  4. 影像学检查:

    • 虽非直接检测病原体,但对于评估传染病导致的脏器损害范围、严重程度、并发症以及鉴别诊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 常用手段: X光胸片(肺炎、肺结核初步筛查)、计算机断层扫描(尤其肺部感染、深部脓肿、腹腔感染等)、超声检查(肝胆疾病、腹腔积液、心包积液等)、磁共振成像(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5. 其他重要辅助检测:

    • 常规检查:
      • 血常规: 观察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如细菌感染常升高,病毒感染常正常或降低)、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提供感染线索和全身状态评估。
      • 尿常规: 筛查泌尿系统感染。
      • 粪便常规及潜血: 用于肠道感染、寄生虫感染筛查。
    • 炎症标志物: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有助于判断感染严重程度、炎症反应水平,辅助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
    • 生化指标: 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等,评估感染对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
    • 脑脊液检查: 对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至关重要,包括常规(细胞数、分类)、生化(蛋白、糖、氯化物)、病原学检测(涂片、培养、抗原、核酸)等。

重要注意事项:

  • 样本类型与采集: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高度依赖于正确采集、保存和运送的合格样本(如血液、痰液、咽拭子、脑脊液、粪便、尿液、组织等)。不同检测项目对样本的要求各异。
  • 窗口期: 对于抗体检测和部分病原体检测(如艾滋病病毒核酸/抗原),存在“窗口期”(感染后至能被检测到的时间段)。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处于窗口期的感染。
  • 动态观察与综合分析: 单次检测结果有时难以确诊,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多次检测结果的动态变化以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例如,抗体检测需看IgM和IgG的变化趋势。
  • 检测流程: 通常包括初筛试验和确证试验。初筛阳性结果(尤其是艾滋病、梅毒等)必须经过更特异的确认试验才能最终报告。

总之,传染病医院的检测体系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以病原学诊断为核心,结合免疫学、影像学和常规检查,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诊疗与防控技术链条。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流行病学暴露史以及疾病特点,科学选择必要的检测组合,以实现快速、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