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太阳能光伏中空玻璃检测

建筑用太阳能光伏中空玻璃检测核心要点 (重点:检测项目)

建筑用太阳能光伏中空玻璃(简称PV中空玻璃)是将太阳能电池片(或组件)集成封装于两片或多片玻璃之间,形成中空层的复合功能材料。它兼具发电、采光、保温隔热、隔声及建筑围护等多重功能,是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的关键构件。为确保其性能可靠、安全耐久并符合建筑应用要求,全面严格的检测至关重要。以下重点阐述其核心检测项目:

一、 基础物理性能与安全性检测 这些是保障建筑应用最基本的安全底线:

  1. 尺寸与外观质量:

    • 尺寸偏差: 检查长度、宽度、厚度、对角线差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公差范围。
    • 外观检查: 观察玻璃表面有无划伤、裂纹、爆边、缺角、气泡、结石、霉斑、脱膜、色差、异物夹杂;电池片有无破损、隐裂、焊点不良、虚焊、偏移;密封胶涂抹是否均匀、饱满、连续,有无断胶、蜂窝麻点;间隔框位置是否端正、无扭曲;中空层内有无可见污物、水汽凝结等。
  2. 结构完整性:

    • 抗冲击性: 通常采用 落球冲击试验 或 霰弹袋冲击试验,评估玻璃在受到硬物或软体重物冲击时的抗破裂能力及破裂后的状态(如碎片是否保持整体不易脱落伤人)。
    • 碎片状态(如为钢化或半钢化玻璃): 评估玻璃破裂后碎片的大小、形状、分布是否符合安全玻璃标准(如小钝角颗粒状,减少割伤风险)。
  3. 弯曲强度和载荷性能:

    • 弯曲强度: 测试玻璃在静态载荷下的抗弯折能力。
    • 抗风压性能: 模拟不同风压等级下玻璃的变形量、残余变形量及是否发生功能性障碍或破坏。
    • 抗雪压性能(如适用): 模拟雪载条件下玻璃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情况。
  4. 耐候性与环境适应性:

    • 气候循环耐久性: 在高低温循环、高湿环境(如 -40℃至+85℃、高湿度)下反复测试,评估中空层密封性、玻璃及密封材料的老化、电池片封装可靠性(有无气泡、脱层、电池片开裂)、发电性能衰减程度。
    • 高温高湿耐久性: 在持续高温高湿(如 85℃/85% RH)环境下长时间放置,重点考察电池封装材料(如EVA、POE)的老化、黄变、脱层,电池性能衰减以及湿气渗透对电气安全的影响。
    • 紫外辐照耐久性: 模拟长期阳光紫外线照射,评估封装材料抗紫外老化能力(黄变、龟裂、透光率下降)、背板(如有)耐候性及对发电性能的影响。

二、 光学与热工性能检测 直接影响建筑采光舒适度及节能效果:

  1. 光学性能:

    • 可见光透射比: 测量透过玻璃进入室内的可见光比例,影响室内自然采光水平。
    • 可见光反射比: 测量玻璃外表面反射的可见光比例,影响建筑外观及光污染。
    • 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反射比/吸收比: 评估太阳能入射到玻璃后的分配情况(透射、反射、吸收),直接影响发电量和室内得热。
    • 光谱透过特性: 分析不同波长光线的透过率,尤其关注对电池片响应波段(通常为300-1200nm)的透过率,这是决定发电效率的关键光学参数之一。
  2. 热工性能:

    • 传热系数: 衡量玻璃阻挡热量传递能力的核心指标(U值/K值),值越小则保温隔热性能越好。
    • 遮阳系数: 衡量玻璃阻挡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的能力(相对3mm透明玻璃),值越低遮阳效果越好。

三、 电气性能与安全性检测 这是区别于普通建筑玻璃的核心,关系到光伏功能的可靠性与用电安全:

  1. 光伏电性能参数:

    • 最大功率点输出: 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测得的组件最大输出功率。
    • 开路电压、短路电流: 关键电气参数。
    • 填充因子、转换效率: 评估太阳能电池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
    • 额定工作温度下的性能: 评估组件在实际工作温度(通常高于25℃)下的功率输出情况(通常有温度系数要求)。
    • 低辐照度性能: 评估在弱光条件下的发电能力。
  2. 绝缘性能:

    • 绝缘电阻: 测量组件内部带电部位与边框/接地端之间的电阻,确保在干燥和湿热试验后均能满足安全要求(通常要求极高,如 ≥1000 Ω*m²)。
    • 耐压强度: 在组件内部带电部位与边框/接地端之间施加高电压(如1000V + 2倍最大系统电压),持续一段时间,检测是否发生击穿或闪络,验证绝缘系统的可靠性。
  3. 接地连续性: 验证金属边框(若存在)与组件内部需要接地的部分之间的电阻是否足够低(通常要求 ≤0.1 Ω),确保故障电流能有效导入大地。

  4. 湿漏电流: 将组件浸入特定溶液或模拟淋雨状态,在组件内部带电部位与溶液/水之间施加反向电压,检测漏电流是否在安全限值内,验证其在潮湿环境下的电气安全性。

  5. 旁路二极管功能与热性能: 验证二极管在电池串被遮挡时能否正常导通以保护电池片,并评估其在工作时的温升是否在允许范围内(防止过热失效引发火灾)。

四、 密封与耐久性专项检测 针对中空结构特有的薄弱环节,确保长期可靠性:

  1. 中空玻璃密封性能:

    • 初始露点: 测量中空玻璃内腔在低温(如 -70℃至 -40℃)下开始结霜的温度,反映初始干燥度和密封质量。
    • 耐紫外线辐照: 考察密封胶在紫外线照射下抵抗老化、保持密封的能力。
    • 水气密封耐久性: 在高湿环境下长期放置后,再次测试露点变化或直接测量水气含量增量,评估阻隔水汽渗透的能力。
    • 气体密封耐久性: 针对惰性气体填充(如氩气)的中空玻璃,定期测量气体浓度保持率或通过检测方法评估气体泄漏率。
  2. 接线盒与引线端密封性:

    • 对引线穿出处和接线盒进行水密性/喷淋试验,确保雨水无法渗入导致电气短路或腐蚀。
    • 引线端强度: 测试引线端承受拉力和扭力的能力,确保安装和运维过程中不易损坏。

结论:

建筑用太阳能光伏中空玻璃的检测是一个涵盖材料科学、光学、热工学、电学、力学等多学科的系统工程。核心检测项目聚焦于安全性、发电性能、耐久性、光学热工性能及中空结构密封性五个核心维度。严格的检测是确保其在漫长生命周期内可靠发电、安全服役、满足建筑功能和节能要求的关键前提。生产企业、项目业主及监管方都应高度重视这一环节,依据相关标准规范进行科学、全面的检测评估,共同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健康发展。